5.1995年,在東京獲得由日本《每日新聞》和韓國《朝鮮日報》聯(lián)合頒發(fā)的《1995年亞洲環(huán)境獎》。
6.由于梁從誡多年來積極參與了保護中國文物的活動,并在社會上有一定影響,1998年被文物界推選為中國文物學會副會長。
7.1999年7月,由于在民間環(huán)境保護運動中所作的貢獻,獲得由中國環(huán)境新聞工作者協(xié)會和香港“地球之友”共同頒發(fā)的99年“地球獎”。
8.1999年12月,為表彰幾年來在環(huán)境教育和保護野生動物方面的貢獻,梁從誡獲中國環(huán)境新聞廠作者協(xié)會和國家林業(yè)總局先后頒發(fā)的“地球獎”和“大熊貓獎”。
9.2000年8月,梁從誡榮獲2000年菲律賓“麥格塞塞”獎,此獎以菲律賓前總統(tǒng)命名,是專為在社會活動方面有杰出貢獻的人士而設,有的國外報刊譽之為“亞洲諾貝爾獎”。
2010年10月28日下午4時許,這是一個注定要在中國的環(huán)境保護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時刻。這一刻,“自然之友”創(chuàng)始人、中國公民環(huán)保的啟蒙先驅、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自然之子”的梁從誡因病在京逝世,享年78歲。這一刻,讓整個環(huán)保界為之震驚、痛心。國家環(huán)境保護部一位官員當晚就寫下挽聯(lián):“奔走呼號,亂世紅塵澄***;言傳身教,民間環(huán)保第一人。
挽梁公羚羊車,觀鳥組,活動有聲有色;撿垃圾,植草木,心境無垢無塵。”
梁思成,男,廣東省新會人,是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和建筑教育家。畢生從事中國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業(yè)。系統(tǒng)地調(diào)查、整理、研究了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和理論,是這一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曾參加人民英雄紀念碑等設計,是新中國首都城市規(guī)劃工作的推動者,建國以來幾項重大設計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國國旗、國徽評選委員會的顧問。
個人履歷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東京,原籍為廣東省新會縣(今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qū))。梁啟超之子。1915—1923年北京清華學校學習。1924—1927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筑系、賓夕法尼亞大學研究院先后獲學士、碩士學位。
1927—1928年美國哈佛大學研究院肄業(yè)。1928年初,梁思成與林徽因[1]在加拿大溫哥華結婚,接著到歐洲考察半年才回國任職。1928—1931年沈陽東北大學建筑系主任、教授。1931—1946年中國營造學社法式組主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通訊研究員及兼任研究員。1944—1945年任教育部戰(zhàn)區(qū)文物保存委員會副主任。
1946—1947年美國耶魯大學聘問教授,聯(lián)合國大廈設計顧問建筑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贈授文學博士。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年清華大學建筑系主任。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國***。1972年1月9日逝世于北京。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出身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在日本東京出生時,是他父親梁啟超因“戊戌政變”失敗后流亡日本的第三年。原籍廣東省新會縣。童年時代的梁思成在日本的華僑學校上學,在父親的影響和督促下,梁思成自幼就攻讀《左傳》、《史記》等古籍,使他對中國古文化有良好的基礎和濃厚的興趣。
當時是甲午之戰(zhàn)和庚子賠款以后,中國屢受外國欺凌,這種環(huán)境培養(yǎng)了梁思成濃厚的愛國主義和民族意識。他11歲由日本回到北京,14歲進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這是一所留學美國的預備學校。梁思成在學習期間,不但學業(yè)優(yōu)秀,而且興趣廣泛。他愛好美術和音樂,經(jīng)常為?嫴鍒D,被聘為美術編輯,他參加學校的合唱隊、軍樂隊,擔任過樂隊隊長和第一小號手;他還愛好體育,喜歡踢足球。
梁思成也很關心政治,五四運動時,他是清華學校“義勇軍”等愛國組織的中堅分子。1923年5月,他去天*安門廣場參加二十一條國恥日的紀念活動,在途中被軍閥金永貴的汽車撞傷,左腿骨折,使他留學美國不得不推遲一年。
1924年,梁思成赴美國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建筑,他刻苦好學,尤其對西方文化和建筑歷史有特殊愛好。他自己說是用“笨功夫”到圖書館博覽群書,研究古代歷史,參觀古代文物,把著名古建筑一個個默畫下來,1927年,以優(yōu)異成績獲得建筑碩士學位。
接著他到美國哈佛大學入研究生院,準備進行“中國宮室史”的博士論文,但是他感到研究工作不能光在書本中尋找資料而必須到實踐中去考察研究,于是決定離開哈佛到歐洲考察建筑。